内容详情
主页!『真人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7 03:18   

  主页!『真人注册』!主页(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如何把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活钱?”“你是把休闲农业当事业做还是生意做?”……12月6日—7日,以“推进三产融合·建设和美乡村”为主题的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2023年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四川举行。与会代表参观了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大邑县稻乡渔歌农业公园和汶川县大禹农庄,并聆听了“三农”专家们的主旨演讲。针对休闲农业发展难点、痛点、困惑,专家们各抒己见,分别就如何与村集体合作、如何科学选址、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等进行精准“点穴”。研讨会现场“目前已进入农业服务业化阶段,这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乡建院创始人、“三农”专家李昌平在演讲时说。他进一步解释,农业在经过短缺阶段、供求平衡阶段、高度发达阶段后,现在已进入农业服务业化阶段,让郊区、特色村庄等地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有了消费体验价值,这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李昌平看来,发展休闲农业关键是体制机制重建和资源整合,建议企业以间接方式参与到村投公司,围绕孵化“一社N部”村组联合社体系,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权利、财政资源配置方式等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小镇和中心村升级、服务和治理升级、产业升级、生态升级。企业要在帮助农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整合各种资源,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成都市郫都区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龙泉驿区首创每人35元一天包吃包玩赏桃花,开启了四川休闲农业的发展。现在四川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效益均居全国前列。”在回顾了四川的辉煌历史后,来自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商学院的资深财务专家郑亚光教授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们投资休闲农业,是当事业做还是当生意做?”“把投资休闲农业当成事业来做,如果钱难赚,就难抗风险。当成生意来做,就要抢抓机遇。”郑亚光特别提醒。“休闲农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最终发生作用的是市场判断和产品服务。”对于大家关注的休闲农庄建设问题,郑亚光建议首选城市周边,特别是成都市周边,同时要考虑有没有景区优势、道路交通如何、竞争优势在哪里,要研究相关政策,做好产品方案设计,一定要注意适度规模。林荣斌是海峡两岸美丽乡村学院院长,他提出:“美丽乡村已从缺钱找钱的1.0版本发展到现在的 4.0 版本,即围绕共同富裕这个目标,乡村作为众创平台,大家一起赚钱,回到绿水青山,一起共创金山银山。”什么是休闲农业的最高境界?林荣斌认为:“就是用我们的创意设计让消费者愿意消费。”在他的心中,发展休闲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但不管是进行模式创新还是产品设计、产业植入、挖掘文化、讲好故事,这些方法都非常需要高素质人才。他建议行业和政府部门要互动合作,共同做好人才培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干,这对休闲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讯(通讯员 刘敬宗 蒋  霞)为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粮经复合模式推广,助力丹棱县粮油产业发展。12月8日,丹棱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生产型-粮油生产)培训班和(专业生产型-粮经复合)培训班,分别组织学员在张场镇优科粮油专业合作社、齐乐镇龙鹄供销合作社等基地开展实训指导。稻药轮作基地,现场指导学员学员们兴致勃勃地走进田园、菜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了水稻、油菜、中药材、大豆等高产栽培技术及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在此次实训教学中,来自东坡区的高级农艺师土壤肥料专家徐学仙,高级农艺师汪小川,分别针对“稻药”“稻菜”轮作技术,“果园套种大豆”等粮经复合模式,通过交流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现场指导学员们学习相关粮油作物在冬季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等,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无人机飞防演练在下午的实训课程中,学校针对学员产业情况,开展无人机飞防演练课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培训中安排飞防演练实操课程,就是为了把数字技术用在田间地头,让参训学员了解到通过植保无人机实施飞防作业,粮油产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高质量。指导种植户进一步的自防自控、群防群控,形成联防机制,有力保障丹棱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提高作业质量,为减轻经营主体负担,促进产业振兴,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我来参加培训是为了把学到的最新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并传授给村民,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增收致富。”参训学员张作林说道,今天的实训很有意义,我们将结合丹棱实际,认真学习和借鉴“稻-菜-药”轮作和粮经复合种植新模式,提升境界、高点定位、找准方向,因地制宜的发展粮油产业。    据悉,本年度专业生产型培训为期8天,来自丹棱县各乡镇从事水稻、蔬菜、大豆、中药材等产业生产的80名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农民代表等,分专业参加了培训。

  (记者 刘趁)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江西丰城召开。记者从会议了解到,三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4.02亿元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涉及全国297个县。各地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在培育服务组织、创建运行机制、集成技术模式、促进提质增产、带动整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整县推进粪肥还田,促进有机资源变废为宝。三年来,试点县累计收集处理固体粪污4388万吨、液体粪污6216万方。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动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初步解决了试点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难题,减污增碳效果突显,实现生产生态双赢。培育支持服务组织,粪肥还田市场初具规模。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抓手,各地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开展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培育了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参与绿色种养循环的服务主体已达2500家,比项目实施前增加近1000家,从事粪肥还田相关人员近3万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装备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社会化服务组织拥有粪污运输车1万多辆、堆沤处理设备1.5万台套、施用机械设备1万多台(辆),累计对接养殖场户8.4万家、种植主体80万家,平均服务半径20公里,服务播种面积7800万亩次。组装集成技术模式,粪肥施用更加科学高效。各地积极开展田间试验,充分发挥农机农艺融合优势,集成组装“固体粪肥+N”“液体粪肥+N”等类型多样的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湖北省在高山蔬菜产区因地制宜集成推广“软体储粪(水)袋”,有效解决了山区粪水储存难题。江西省万载县通过“堆沤肥运输车+铲车+堆沤肥施撒车”模式,全县每天可完成堆沤肥施撒1000亩以上。探索长效运行机制,为绿色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各地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运行机制。通过政府主导,组织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三方签订合同,落实责任义务,开展长期稳定的种养对接合作,实现需求互补、协同推进和同向发力的种养结合机制;通过项目引导,初步形成“政府补贴一点、养殖企业出一点、种植主体掏一点、服务组织赚一点”的种养循环利益链接机制;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粪污收集运输处理、粪肥还田作业进行全过程监控记录,做到粪肥来源清楚、粪肥去向可查、监管不留死角的全程追溯机制。突出增产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和品牌强农。如四川省项目区水稻增产43公斤/亩,精米率平均提高1.3%;安徽省项目区施用粪肥后的苹果维生素C含量提高10%—20%……一项项数据表明,粪肥合理施用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粮食产能,健康的土壤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促进产量品质双提升。

  (程一凡 记者 李传君)春来赏桃李,夏来收苎麻,秋来糯稻黄,冬来种菌苗。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寒来暑往,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业产业,为生活在竹乡大地上的居民提供着丰饶的物资。近年来,大竹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紧扣“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思路,聚力夯基础、育龙头、强品牌、延链条、促增收,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高效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省级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等殊荣。2022年,大竹县三农工作硕果连枝:全县实现粮食播面175万亩,产量62万吨,大豆种植19.24万亩;依托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特色产业,打造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农产品千亿级加工集群;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747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10家。大竹县有“中国香椿第一县”之称,而石河镇被誉为“中国香椿第一县核心产区”,其香椿栽种历史超500年,并于2009年开始产业化发展。如今,大竹香椿栽种面积约12万亩,仅石河镇就达5.3万亩,年产鲜芽1.11万吨,实现农户销售收入2.42亿元。不少靠着香椿树致富奔康的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种植羊肚菌和平菇,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多种可能性。对于发展羊肚菌产业,石河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石河镇副镇长尹婕认为,要发展羊肚菌产业,必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羊肚菌的品质和产量提升;还要加强与企业、专合社、专家、农户等多方合作,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共同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更要注重羊肚菌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团坝镇白茶村位于川东深丘腹地的铜锣山中,郁郁葱葱的茶山连绵起伏、错落有致。每到采茶季,便有数百人背着竹篓在茶山中来回穿梭,一篓篓鲜茶叶经过炼制成为一袋袋包装茶,带着村民的致富梦走进千家万户。小小一片叶子,养活了一方百姓,盘活了一地经济。“媳妇和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儿,改种白茶后,收入慢慢上去了。2018年,我们脱了贫,现在每年在家门口就能挣4万多元,心里特别踏实。”今年52岁的邓中成是茶园附近团坝镇白坝村的村民,也是白茶产业基地的劳务小组长,他和妻子两人不仅在茶园务工,在自家地里也种了茶。与邓中成不同,唐兴源在了解过家乡栽种的白茶后,决定返乡创业,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将茶园种植面积发展到了500多亩。“今年采了近5000斤茶叶,卖了约600万元,今年下半年我还准备再扩建100多亩茶园。”对于自己的茶产业发展,唐兴源信心满满。除了用心种好茶,当地人还精心做起了“茶”文章,打造旅游景区、特色农家小院等,助推茶旅融合发展。采茶、制茶、品茶、赏茶……慕名而来的游客能够在白茶村感受到如茶般浓郁的茶文化。如今,白茶村已发展白茶近1.3万亩,培育龙头企业3家,连续7年成功举办“喊山开茶文化旅游节”,白茶产业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云峰茶谷、淳年小院等旅游业态出现,有力推动三产融合,形成了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提升、文旅提升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产业兴旺村”、省级“四好村”、“四川精品养生山庄”。近年来,大竹县强化产业支撑,建立“县委书记任链长、县级领导分产业挂包、部门管园、乡镇建园、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推进机制,出台“粮十条”“生猪十条”“苎麻十条”等政策文件,近三年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2亿元,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近百万亩,建成苎麻、香椿、糯稻、白茶、绿竹五大产业发展中心,全力打造“五张名片”产业链。目前,已建成省五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15个,实现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28元,带动形成20万亩绿色糯稻、8万亩精品白茶、13.5万亩优质苎麻、12万亩特色香椿等优势特色产业。要提升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才是核心关键。大竹县从院企联动“科技化”、智慧加持“数字化”、品牌助力“产业化”三方面着手,搭建院(校)政(企)合作平台,创新运行“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园区基地示范”科技转化模式,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及涉农科研机构10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中高级人才72名,建成西部第一、四川唯一的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稻渔生态种植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成数字农业平台16个。如今,大竹做强“大竹白茶”“大竹香椿”“东柳醪糟”等品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中国名特优产品1个、四川名特优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等。

  (杨黎明 记者 李全民)养殖大棚里,牛羊悠闲的吃着青饲料;山坡上、田地间,各种中药材随风摇摆;乡村里,乡土民房被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川北民宿……初冬时分,漫步在广元市昭化区各村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昭化区聚焦建好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加油站”。积极筹措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因地制宜探索推进养殖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电商等有关项目发展,让产业发展有路径,让乡村振兴有力量。据悉,2023年,昭化区村集体经济财政总投资1200万元,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用好用活该资金,拧紧重点环节资金管理“安全阀”。昭化区坚持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和区财政局资金管理主体责任,区财政对村集体经济资金实行“乡村振兴专库”保障,定期组织区委组织部、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开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监督检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落地”环节,坚决防范资金截留、挤占、挪用,有效简化资金审批流程、缩短资金拨付周期、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共同推进全区村集体经济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昭化区还重点围绕扶持资金的支出效率、预期综合效益、可持续影响、执行效果等方面,对各镇集体经济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判断资金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对发现问题的,压实责任限期整改,对项目建成后发挥良好效益的,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和项目效益发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徐竞瑜 记者 李全民)为进一步激发全民返乡创业热情,实施今冬明春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充分展示乡土人才和农民工等群体奋发向上、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时代风采,12月6日,苍溪县首届乡土人才暨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在中共苍溪县委党校举行。苍溪县首届乡土人才暨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启动现场据了解,本次路演活动的主题为“乡土情 回家路”,采取“6+2”模式(即项目路演6分钟,评委提问、点评2分钟)。经过前期层层筛选,来自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生产加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的10名参赛选手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同场角逐。“我们公司带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3000余人次,其中脱贫家庭劳动力800余人,已实现农民工工资发放60余万元。”“通过超低密度松林放养、数字化养殖系统,中草药防病治病、种养生态循环,达到生态数字养殖。”……路演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参赛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激情飞扬,围绕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社会价值、项目团队、经济效益等内容,带来生动细致、各具特色的讲解,并积极回答评委的提问,接受专业评委的指导建议。经过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的打分,最终四川岳东席氏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获得路演一等奖;广元樵柏夫食品有限公司、苍溪县亭子镇绿优家庭农场、广元贡福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苍溪县欣源家庭农场、四川梨乡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获得三等奖。活动现场,四川苍溪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苍溪县支行还为优秀创业项目授信。路演活动前,还举行了苍溪县今冬明春乡土人才暨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为省、市创业明星授牌。打好乡情牌,搭好创业台。苍溪县先后获评“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苍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加伦介绍,近年来,苍溪县坚持乡土人才、农民工战略人力资源定位,大力实施“雁归天府,凤栖梨乡”行动,出台返乡入乡创业优惠政策20条、保障工业企业用工9条等文件,制定返乡创业要素保障部门责任清单,建立返乡创业企业困难问题会商会制度。

  (记者 李霁玥)金堂作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承载地,在立足丘区特色,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有哪些举措?在省政府新闻办12月7日举行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金堂县专场上,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小毅围绕”三个聚焦“”三个赋能“”三个突出“,介绍了金堂如何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丘区特质、金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小毅介绍金堂的乡村振兴之路“三个聚焦”做强农业产业。一是聚焦稳粮保供。建成高标准农田57.93万亩,常年保持粮食种植面积74万亩、粮食产量25万吨以上,2022年生猪出栏56万头,是全省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二是聚焦特色集群。深度融入全省蔬菜产业集群,蔬菜年产量达98万吨,食用菌产量产值居西部第一,油橄榄榨油量居全省第一,获评全国食用菌产业强县、中国脐橙之乡。三是聚焦品牌建设。建成全国首个“中国油橄榄商城”电商平台,先后成功申报“金堂羊肚菌”“金堂脐橙”“金堂油橄榄”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打通“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品牌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三个赋能”做美乡村形态。一是突出基础赋能。做好人居环境治理,完成户厕改造近7万户,乡村客运通达率达100%,获评全省首批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二是突出美学赋能。构建“园区+景点+产业”发展模式,做优乡村形态。累计建成以食用菌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园27个、以盘海柚里为代表的精品林盘20个,助推农业“园区”变“景区”。三是突出生态赋能。依托山水资源、特色农业和厚重文化,塑造乡村“内在美”,做靓示范村落。打造了玉皇养生谷、中国橘乡等宜居宜业、农旅融合的新场景。“三个深耕”助推农民增收。一是深耕主体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225家,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6481人,壮大产业发展生力军。二是深耕产业链条。聚焦研发、种养、加工、销售、“丘区+”5大环节,结合县内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需求,规划布局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设施,助力打通农资、农产品购销渠道,健全订单生产、物流仓储、直供直销体系,带动培育专合社、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引导小农户通过承包地、劳动力、生产资料等投入方式,就地就近参与企业、经营主体、生产大户的生产分红,提高生产收益。三是深耕集体经济。突出“外引内联,共建共享”,探索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体”融合发展,冷链仓储“六村联建”等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供图)

  (记者 汤斌 文/图)“发展不足仍然是资阳最大问题。资阳‘底子薄、负担重、欠发达’和‘城散、产弱、人少、地紧’问题相互交织,城市综合实力整体偏弱,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动能不足。我们将强化城镇化现代化产业支撑,加快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12月7日,在中共资阳市委新闻发布会上,资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新闻发布会现场据了解,该市将以“产业高端引领”增强中心城区极核作用。做优做强产业空间载体,加快推进雁栖湖文创园区道路、三草湾片区标准化厂房、清泉园区道路建设,强化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生活配套,加快推动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以项目为牵引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大会战,围绕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Keeway高性能电动化两轮产品西南生产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九天中创高端智能制造、星河动力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以“产城良性互动”强化县城集聚功能。着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支持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聚焦自身产业发展基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安岳天然气化工园区等重要平台创建,加快引进培育重点项目,发展一批特色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努力争创工业强县和制造业先进县。加快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深化乐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和安岳县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加强县城城中村、棚户区等改造,完善县城路网、排水防涝等设施,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城城市品质。以“特色多样发展”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强化中心镇规划引领,进一步提升乡镇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推动中心镇因地制宜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完善中心镇特色功能,持续做大做强乐至县劳动镇等省级百强中心镇。提升中心镇连接纽带作用,推进丹山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劳动“帅府粮仓”粮经统筹示范区、“天府粮仓”安岳东部示范园等建设,加强农村三产融合项目招引,推动中和镇、周礼镇、龙台镇等中心镇聚焦小龙虾、红薯、柠檬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等产业,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镇村产业现代化发展。

  (记者 汤斌 文/图)12月6日,中共资阳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产城一体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以产城一体为突破口,构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做强主城、提升县城、培育中心镇、振兴乡村,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助力成渝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绘制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蓝图”。会议现场产城融合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力资阳位于川中丘陵地区,小城市、大农村,小市、大县特征明显,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产业支撑不足、整体实力不强,农村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高。这样的资阳,该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果没有产业的振兴和城市的带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必须先做强产业、以产兴城,以城带乡才有支撑。”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为此,《决定》提出,将以产城一体为突破口,坚持集约高效的发展路径,以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和各县(区)经济开发区为重点,推动人口、产业、要素向中心城区、县城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形成产业聚人、城市留人的发展格局。一是增强中心城区的极核引领带动作用。坚持“西进优先”空间发展策略,把高新区和临空经济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与城市发展新空间,统筹规划建设、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牙谷、临空智谷、天府艺谷协同互动,推动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与成都东部新区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同时,畅通“一城四区”交通联接,推动TOD城市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二是强化县城集聚功能,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将产业发展作为县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雁江区聚力发展天然气、食品饮料、医药健康等产业,提升城东新区配套服务功能。安岳县聚力发展清洁能源、纺织鞋服等产业,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乐至县聚力先进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深入实施县域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全面提升县城产业吸附力和民生承载力,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三是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基础教育、城乡消防等专项规划,推动乐至县劳动镇、雁江区中和镇、安岳县石羊镇等建设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强镇、商贸强镇和文旅强镇。以人为本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人的因素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的集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资阳农村基础条件落后,农村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绝对值持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该如何处理好人的因素?《决定》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把城市和乡村一起来谋划推进,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道路交通、水电气视讯、排水防涝等城乡基础设施县域统筹,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加强乡村路网与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毗河供水二期工程,推动“张老引水”工程建成投用。统筹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沱江干流堤防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改善农村地区燃气基础设施,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二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开展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轮岗交流、推动优质课程线上共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县级医院和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建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夯实村卫生室网底功能;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县级直管和社会化改革,以县城、中心镇和有条件的中心村为重点,布局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探索互助养老、医养结合等模式;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传承弘扬农耕、红色、石刻等地域特色文化,擦亮“资足常乐”“陈毅故里”“安柠石光”等品牌。三要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擦亮“柠哥檬妹”等劳务品牌,加强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共建产业化联合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推动农村资产资源流转交易,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改革创新 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动力“越是落后地区、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深化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更需要以改革释放发展动力。”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分析道。资阳将深化重点改革,突出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全国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提供资阳经验,努力形成具有资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加强探索创新,针对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土地谁来种等问题,该市将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能力。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二是突出抓好农业共营制,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争取到 2025年推广覆盖面达100个村以上。三是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五良融合宜机改造行动,加快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发展。扩大开放合作,将强化产业分析和区域合作,推动鸿星尔克等纺织鞋服企业和安井食品、百威啤酒等食品饮料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份额,推动Keeway 智能两轮车、高仙机器人等产品走向东南亚市场,推动口腔医疗器械、安岳柠檬等产品拓展亚太市场,加快将中车资阳机车、现代商用车等产品推广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坚持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传统招商齐头并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为城乡产业融合提供新动力。

  (记者 汤斌 文/图)“我们将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发展,建设丘陵地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力争到2027年,培育15个省级精品村、150个省级示范村。”12月7日,资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管昌平在资阳市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管昌平回答记者提问据了解,资阳将出台《资阳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按照“以点串线、连线成片”的思路,以渝蓉高速、成资渝高速和沱江沿线为重点,深化成资、渝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依托国省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规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心镇建设、产业园区、“农业共营制”试点、乡村振兴衔接、“1+3”“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项目等集成要素资源打造典型示范。接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乡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基础教育补短板项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推进农村“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自然村组通路硬化建设,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天然气管网向农村延伸。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适度聚居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巩固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推进柠檬、柑橘、蚕桑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优“土特产”文章。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乐至县“帅府粮仓”粮经复合园区、安岳县石羊粮经复合园区、雁江区“谷韵花香”粮经复合园区、临空都市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推广丘区“农业共营制”,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蚕桑等产业全链式发展。推动资大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提质扩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村级党建阵地实施改造升级。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推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广运用“川善治”平台工具,提升村级现代化善治能力。持续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文明村镇。推广“文明积分制”“红黑榜”公示制度,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努力让资阳乡村成为生活宜居、发展宜业、环境优美,本乡人回得来、外乡人留得住的和美之地。

  2017年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德阳市跳出就水治水的传统模式,以治水为纽带,结合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一体打造,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水资源开发等“以水兴水”新业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水新路。以河流为脉,做好“水文章”德阳市通过实施河长领衔治水等一系列流域整治措施,河湖治理从“清四乱”“清源”专项行动,到“碧水保卫战”三年大行动,再到建设水碧岸美的“千里碧道”的渐进升级,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几年来,累计建成“青廊碧道”200余公里,打造了“筏子河、小东河、马尾河、凯江、旌湖、齐家堰、华强沟水库”“六河一库”健康碧道等亮点工程,构建了“六脉归一、五湖共辉、河湾点翠”的碧道格局,依托“碧道蓝水”成功创建旌阳区邻姑泉、黄土河、什邡市雍湖、中江县继光水库、绵竹市鸳鸯湖、广汉市湔江河湖公园和中江县凯江河湖公园等2个国家级、5个省级水利(公园)风景区。德阳市主城区以绵远河城区段为主线亿元,聚力打造生态岸线,以“德阳之源、大德如阳、锦绣德阳”为“时间轴”,以“德阳人文、德阳美食、德阳民俗、德阳名产、德阳智造”为“文化轴”,形成“两轴六段”八大主题公园,既有效解决了初期雨水裹挟污染物入河的情况,又提升了整个城区水域岸线景观整体水平,还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焕发了“大美旌湖”的金字招牌。德阳市旌阳区以实施河湖长制为抓手,从“小支流、微治理”入手,疏通乡村河流“毛细血管”,畅通干流“大动脉”。在齐家堰小流域治理中,统筹各渠道项目资金2745.16万元,以“截污水、控侵蚀、保水源、治流失”为重点,念好“三字经”,实施“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治理、水功能修复”三大工程,系统整治河道4.36公里,环山沿河建设绿廊碧道30公里,坡改梯36.55公顷,栽植乔灌木8551株,配备水生植物和岸坡绿化1.67公顷,疏幼林管护1977公顷,水土流失治理4722公顷,治理程度达98.78%,彻底解决了槐香谷小流域无人管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差等突出问题,做到水治理和特色小镇景观打造和谐相融,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相辅相成的治水新路径。以前的中江县冯店镇广兴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通过河湖长制这一制度优势,统筹各行业治理资金,彻底解决乡村河湖“脏乱差”的面貌。广兴沟现已成为变“垃圾河”为“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成为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新去处。以水生态为财,培育“水经济”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催生了德阳市“水经济”。随着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深入,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也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德阳市作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全域推广试点市,率先在全市100个村推广运行,建立“一室三队、一心一约”(“一室”即河长工作室;“三队”即志愿巡护队、“巾帼”宣传队、“须眉”打捞队;“一心”即群众利益链接中心;“一约”即河湖管护“四不四共”村规民约)工作机制,将农村沟渠作为“主战场”,有效结合乡村振兴、水美新村、移民后扶等有利政策,“治、管、护”一体化推进,激活以村为单元的“河湖生态细胞”。“水好了、人来了、住下了、开心了”一幅动态美景不断在各个细胞体中转录复制。“水生态”激活“水经济”,让广大农村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德阳市旌阳区“借水行舟”嫁接绿色新业态,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引入国内顶尖乡村振兴设计方从治理到投运全程跟踪服务,高起点规划布局空间、产业、功能,优化咖啡品茗、文创体验、精品民宿、乡村民谣等业态,丰富吃、住、游、购、娱、学等全方位体验,围绕小河流打造旌韵高槐文创基地,实现了“无名小山村”向“文创小镇”的蝶变,实现了小流域治理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2022年,新增游客80余万人,集体增收2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5000元。罗江区以凤雏水库为切入点,以白马关、庞统祠、八卦谷等点状景区为依托,围绕水库良好的水景观,打造乡村露营基地、民宿集群、拓展中心等新型业态,全年平均吸引游客20余万人,村民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带动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生态饭”。德阳全市各地“变水为财”的道路在不断拓宽,围绕旌湖打造的旌东美食街、依托三星堆的湔江河湖公园、穿城而过的罗江玉京湖、中江小东河和绵竹马尾河等,与城市发展共兴共荣。水生态的不断提升,带动了人流的不断增加,将“人流”转化成“人留”,催生城市“水经济”不断壮大。以水文化为利,赋能“水产业”德阳一直将水文化作为发展水产业、激活水经济的重要抓手,境内蜿蜒流淌的鸭子河畔孕育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明;邻姑泉沉淀着“安安送米”的德孝文化;仓山河响彻着“音乐活化石”的仓山大乐;白水河畔飘着“唐时宫廷酒”剑南春的酒香;石亭江边萦绕着“李冰治水”的章洛水魂。围绕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河湖,将“水文化”赋能“水产业”,将“生态资本”转化成“强村资本”“富民资本”是德阳河湖长制的工作方向。多年来,德阳市不仅将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的“活水”,还广泛发动历史学家、民间学者搜集整理河湖水文化,赋能水产业发展。广汉市围绕“三星堆”文化,聚力打造鸭子河,成功创建省级河湖公园,形成以鸭子河核心段为“主线”,三星堆古蜀文明旅游为“龙头”,沿河亲水栈道及运动绿道为“绿廊”,官堰、狮子堰、金雁湖桥闸、金雁泄洪闸、龙井堰水闸为“阶梯”,狮子堰湿地公园、金雁水苑湿地公园、金雁湖公园、房湖公园、北区运动公园等为“支撑”的“一核两区多园”的整体空间布局,实现集文化旅游、市民休憩、运动养生、餐饮美食等于一体的广汉特色。年平均接待各类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德阳市旌阳区依托西蜀泉乡的美名,在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变好的背景下,2017年,以生态入股引入社会资本利用当地优势水资源成功建成“和海”田园综合体,打造了集大海、沙滩、椰岛、木栈道、圣托里尼式建筑融于一体的“海世界IP”,被誉为四川的“马尔代夫”,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量约350万人次,单日游客量最高达4.7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约2亿元。2022年,依托温泉水资源,成功引入蓝城文旅康养项目落地旌阳区,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集温泉酒店、客栈、民宿集群、农业园区、水系景观等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此外,绵竹市的年画村、年俗村都形成了“水在城中绕、城在水中建”的美景;什邡市的朱李火堰、李冰陵等不胜枚举,水润城乡新场景星罗棋布,成为众多网红打卡地,实现了“美丽”激发“美力”。(德阳市水利局供稿)

  (冯苧 钟正有)近年来,中江县坚持党建引领,抢抓发展机遇,用好用足政策,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和组织保障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中江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定目标、明思路、强举措,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的原则,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一村一策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工作协同,实现镇村、县级部门各层面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强化政策护航。用好用活政策与资源,推动村集体产业经济新发展。先后出台《中江县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 》《中江县激励村组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暂行办法》等,从土地资源、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保险范围、市场营销、税费减免等22个方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化改革赋能。印发《中江县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对接经营主体促使资源变资产、对接承接主体助推资金变股金、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农民变股东“三个对接”为导向,在30个村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动能和新机制,试点村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3万元,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范本。强化“头雁”领航。抓牢人才资源,招才引智壮大“头雁”队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蓄势添能。从金融系统选派98名金融副书记和金融助理,从企业选派147名优秀人才到村担任产业书记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加强“领头雁”培育,与德阳市开放大学合作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3年行动。对436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轮训,培育村集体经济带头人336名、新型职业农民2100余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282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记者 陈康 文/图)12月7日,10余家省市级媒体走进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通过实地走访,见证高川乡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效。“作为中药的‘黄连’用途是什么?”“如何辨别它的品质?”……当天上午,媒体一行先行来到位于高川乡天池村的中药材展示大厅。在高川乡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众人了解到,目前,高川乡中药材种植面积从此前的2万亩增长到2.6万亩,今年全乡中药材产值近6000万元,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达14个,已建成集冲洗、烘干、冷冻于一体的中药材初加工厂房1个,越来越多的高川乡群众实现了收入稳步增长。高川乡相关负责人正在介绍高川乡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随后,媒体一行抵达天池村黄连种植基地,实地查看黄连的种植生长情况。“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乡村振兴给高川乡带来的发展变化,确实是村美产业旺!”大家边看边交流,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进行了交流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据了解,高川乡地处龙门山脉地带的高山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均降水量1270mm,非常适宜种植黄连、重楼和“三木”(杜仲、厚朴、黄柏)药材。今年10月,安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2023年安州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户正在采摘黄连近年来,高川乡整合项目资金1611万元,新建产业道路27.275公里,以天池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高川、茅香、泉水三村中药材种植连片发展。2023年,仅黄连一个中药品种,采收就达430余亩,平均亩产300公斤,产量约130吨,产值达4000余万元。以脱贫户邓建述为代表,黄连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农户有17户。截至目前,全乡群众仅在高川乡农商银行的个人存款就共计1.84亿元。随着川青铁路高川站开通,下一步,高川乡将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高标准规划乡村旅游,实现中药材种植和乡村旅游齐头并进,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记者 陈泳) 昨日,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年会在大邑县召开。会上发布了省级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标准》由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起草。职业定义包括在休闲农庄、休闲农园、乡村民宿、农业主题公园等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负责策划规划、项目运营、资源管理、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公共关系、工程管理、安全环保、营销推广、对客服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初级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中级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级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记者注意到,鉴于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对其理论和技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设置中级和高级休闲农业职业经理人申报时,增加了“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这个申报条件,均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参考,为行业高素质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标准》主要涉及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四个方面内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原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细致描述,对各等级从业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进行了明确规定。

  (记者 张红霞)近日,全国“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前往成都崇州市五星村、郫都区战旗村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温铁军看到了“三农”发展新理念的落地实践。调研途中,温铁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记者:新阶段下,该怎么理解城乡融合?温铁军:我举两个逆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在北方,陕西礼泉县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其中有600多万人次都是被袁家村吸引去的。这个300人左右的村庄,吸引外来商户3000多家,有1万多人在当地就业,成为新村民。在南方,浙江安吉县余村外来的上海人有3000多人,他们租下村民闲置的小楼,投入4个多亿装修、改造。过去,我们说“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城流”是因为城镇化。现在,数字经济带来了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机器人开始逐渐代替劳动力,这些因素使城市更多的人流动起来、流向乡村。在这个趋势背景下,对于城里市民而言,农村不仅是农产品等生活资料的供给地,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精神消费场景。所以,虽然有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优质资源也集中在城市,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向乡村倾斜,资源流向也会改变。城乡两个要素市场要实现流动,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各种藩篱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现在,中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山水田林湖草沙等空间资源立体开发中,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产业兴旺”并不只是发展农业,而是要推进多业态社会化生态农业。什么是多业态社会化生态农业?我的理解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再加上生态资本化。我们在五星村了解到,这个村已有30多户来投资兴业的新村民,每户的投资规模大约在60万元,总额就是1800万元的社会投资。这样就吸引了200多位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就业,培育了新业态,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创造了多赢的发展局面。这个过程中,崇州配套改革中最重要的举措,是用“三权分置”的理念全面开发闲置农房,通过给新村民“使用权”来激活农村宅基地等“沉睡的资源”。这个创新很有价值,对盘活农村大量闲置资产有借鉴意义。记者:要使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相辅相成,还要推进哪些改革?温铁军:不久前,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提到,村里有个项目有关部门要求像城市项目一样“两边要各退出12米来”,这其实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课题:过去的法律、政策、制度导向都是有利于加快城镇化的,是为了让农民进城。接下来,各级政府要研究,做出尊重农村实际、适宜农村发展的顶层设计,包括法律、制度、政策,还包括从偏向于城镇化的规划转向逆城镇化的、多规合一的整体规划等。浙江安吉县出台了促进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的文件,提出“以租权形成物权”并办理证书,让农村房屋使用权也可以转让,这和崇州的改革创新不谋而合。这些创新之举,都会对“有一个院子梦”的城市居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同时,要大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共同富裕之路。这一点在战旗村体现得十分充分。战旗村把所有资源都租给租户,村集体收的就是“铺租”“商业租”以及“第三产业租”。我在成都感觉很振奋,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正在不断地转向生态文明思维。实践出真知,调研中我也像蜜蜂一样,了解、研究基层的创新,并沉浸其中。

  以“四强行动”为抓手,推动“大抓基层”走深走实 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

  (记者 夏芯)“我们村蓄水池漏水问题终于解决了,现在方便多了……”日前,资阳市雁江区纪委监委第五纪工委(监察组)干部到祥符镇松树村回访蓄水池整改情况,当地村民满意地说。与此同时,村民反映的有干部在蓄水池修建项目中存在违纪问题,也有了答复——因指派亲属承接工程、伪造施工方比选记录、验收不合格但整改监督不力,祥符镇农服中心相关干部和松树村5名村干部受到党纪处分或组织处理。2023年是第二个“大抓基层年”。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强化组织、强化能力、强化主业、强化保障“四强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依靠本级力量办好本级事情”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纠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广安华蓥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联合阳和镇纪检干部,在偏岩子村收集问题线索。 高丽萍 摄依靠本级力量办好本级事情11月28日,凉山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重点专项整治片区调度推进会议在德昌县举行,会议对7个县(市)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六大工作进行调度,着力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实现基层和群众身边的问题由基层党组织解决。今年以来,这样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片区推进会,省级已组织召开 4次。各地通过座谈、案件回演、授课等方式,解决力量整合不到位、案件质效不高等问题500多个。“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要依靠本级力量办好本级事情,必须把大抓基层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据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在全省部署开展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强行动”,建强战斗堡垒、提升素质能力、破解监督难题。今年,省纪委监委围绕机构建设、治理成效、工作机制、履职能力、督导效果“五个提升”,制发工作要点,巩固拓展“四强行动”成果。以“带着基层干”促进“基层自己干”。目前,全省3101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已实现“两专三兼”(即两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和三名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全覆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均已突破“零立案”。从坐等线索到主动发现问题“我们组很久没有开过村民大会,大家意见很大!”今年6月,内江市市中区乐贤街道纪工委、监察办开展“三资”管理专项监督时,丁和村8组村民罗某某反映情况。经核查,该组近5年来涉及85万余元的集体资产收益,虽然给村民分了红,但分配方案和金额没有通过会议或者其他形式公开,记账凭证中有关村民代表的签字,系村民小组组长刘某某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其本人或他人代签。最终,刘某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从坐等线索上门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破解基层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善监督问题,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规范县乡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完善协同联动监督机制,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推动县乡纪检监察工作更有目标、更有组织、更有章法。广安市纪委监委加强线上监督赋能,建立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清廉村居”电视频道。今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立案664件,其中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巴中市巴州区纪委监委探索运用“派单明任务、限时报信息、合力督落实、评比晒优劣”四步工作法,今年以来推动解决问题614个,涉及群众资金兑现、矛盾化解、政策落实等方面。着力解决群众最恼火的问题日前,泸州市合江县纪委监委第三协作区到望龙镇永定村开展交叉监督时,发现村经济合作联合社濒临破产,便迅速与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望龙镇相关部门沟通,推动困难化解。如今,该联合社吸收长期固定就业群众85人,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开展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健全群众“点题”整治工作机制,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最恼火的问题,找准基层监督切入点和着力点,分领域分层级持续开展“小切口”专项治理,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持续推动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攀枝花市盐边县纪委监委探索以“群众点题、纪委破题、部门答题”为抓手的“点题式”监督,选聘88名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上报并督促解决问题56个,处置群众不满意事项12件。绵阳市盐亭县纪委监委推动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将走访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乡镇纪委,督促信访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及时解决群众正当诉求。“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监督更加有力有效,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中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冬梅)近年来,屏山县锦屏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聚沙成塔、汇点成面,广泛动员凝聚党员群众,以共治促共享。网格管理。健全组织体系,建立“1+N”社情民意直通快办机制,通过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推动公共服务向村级网格下沉,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等现实问题,“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让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身边持续彰显。三治融合。健全“一约五会”群众自治组织制度,有效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法律明白人、设立调解委员、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宣讲法律知识,引导广大村民增强法治意识;树立良好文明乡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抵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引导群众养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精准服务。聚焦群众关切,重点关注“一老一幼”、低保户、特困户、监测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积极推进养老综合服务体优化升级,提升服务能力,落实一户一策、就业帮扶、产业扶持、托养照护等具体措施,真正实现乡村治理在“网”中提速、精准服务在“格”中提效,切实构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振东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初冬时节,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辖区内5公里长的龙水河静静流淌,岸边花木丛生,为乡村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近日,棚村村2组村民吴松文带着他积累了半个月的“收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开吴松文的口袋,几乎全是农膜垃圾,而这些垃圾如今在棚村村,却可以兑换成积分,再凭积分兑换自己想要的生活物品。“一共是218斤,可以加1090分。”村委会工作人员帮助称重后,记录下了吴松文的积分变化。“我们在散步的时候,看到农膜垃圾都会捡起来。”吴松文告诉笔者,自己不仅会随手捡拾可以兑换积分的农膜垃圾,也养成了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如果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家园就会越变越美丽。“我们村地处省级粮食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农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但农膜在土壤里分解时间长,如果不及时清理回收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棚村村党总支书记吴莉英说,村“两委”发现,在河流沿岸也有很多废弃的农膜,如何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河流治理,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带着问题出发,该村设立村级河长制工作室,制作河长工作制度、问题处置流程、巡河规范等制度标识牌,明确工作职责并推动相关实际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组建党员志愿巡护队、志愿宣传队、河道保洁服务队,以志愿服务助力长效保护,奏响清河护岸“协奏曲”。同时,按照“边治理、边宣传、边引导”的思路,棚村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让文明的“小存折”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大作用”。“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工作与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深度融合,采取‘村级组织、群众参与、站点回收、集中清运’的方式,充分发动群众、保洁员积极清捡农药袋、农药瓶、农膜等污染物,并对回收的污染物实行积分兑换。”吴莉英介绍,该村通过建设“乡风生态文明超市”,利用村级企业、合作社帮助,完善和丰富“超市”奖励物品,以“数据+积分制”奖励兑换模式,鼓励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河流管护等志愿服务。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棚村村已有62名村民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共计兑换15000积分的奖品。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举行(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12月7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金堂县专场,介绍金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据金堂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安宁介绍,近年来,金堂县以高质量建设“成东中心、公园水城”为统揽,以“走好低碳路、争创百强县”为主线,探索走出了一条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主要体现为“四大变化”:经济之变。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95.2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02.9亿元、年均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7万元增长到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6亿元增长到40.6亿元。今年成功进入全国百强、位列第95位。产业之变。坚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县域业态从低质聚业迈向高端兴业,培育形成了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2022年全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604亿元、占成都市的27%。金堂入选新时代十年成都制造业发展先进单位,淮州新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活力之变。始终秉承“有求必应、诺成必践”营商理念,“金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广获好评,培育各类市场主体近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今年有望达3家。高水平建设成都国际职教城,已集聚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等院校9所、在校师生超10万人。城乡之变。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一心三城九镇”发展格局定型成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三分之一位于金堂境内;县城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淮州新城成为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主承载地,淮州绿谷纳入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24个重点片区;竹篙新城入围首批四川省百强中心镇。切实扛起沱江流域生态保护“上游责任”,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王安宁表示,下一步,金堂将在城市功能上加快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将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争取淮口南站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运营,实现淮州新城到成都东站通勤时间18分钟;全面推进宝成铁路公交改造,实现县城到成都北站通勤时间36分钟。加快实施沱江干流河道疏浚等工程,将县城的洪水防御能力逐步提高至50年一遇。在乡村振兴上,重点打造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和13个万亩粮经产业园,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风貌塑形、生态环境净美等十大行动,加快形成“一村一幅画”“一路一风景”“一镇一特色”的金堂大美乡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