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百事注册)丨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0-31 03:21   

  首页-(百事注册)丨首页原标题:明清御瓷、古典家具精彩集结!华艺国际2023春拍「古董珍玩」选萃

  风起云涌的内地春拍蓄势待发。华艺国际(广州)2023春拍今日已开启预展,并将于6月3日上午10:30起渐次举槌!从1993年到2023年,华艺国际深耕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三十载,本季特呈的12大专场可谓集萃而成、包罗万象,带来逾2000件拍品,本期将聚焦「瓷器·玉器·工艺品」版块部分精彩拍品,供藏友们赏鉴!(文末附春拍完整日程)

  本次广州春季拍卖瓷器·玉器·工艺品版块依然呈现三大王牌专场:“风华——宫廷及重要器物”、“物外——古代书画及文人书房”和“静观—历代造像及吉金”,另外新增一个“争鸣——明末清初瓷器集珍”专场,展现一段混乱历史时期最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是景德镇瓷业的巅峰状态。四百多件古代艺术品同场竞秀,诸多拍品为首次现于拍场,来源传承有序。

  明清两代,封建皇权统治的长期稳定,使得华夏的经济、文化、艺术空前发达,资本主义的初步萌芽,一度成功唤醒了东方知识文化的复兴。而其璀璨的皇家艺术珍品则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将中华文明之灯火散布寰宇,使中国一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

  本次华艺国际2023年春拍——风华宫廷及重要器物专场——所展现之明清两代宫廷瓷器精品,上承永宣之威武豪迈,后接雍正之名仕风骨,再现单色釉之绚烂华丽,传承粉彩之繁缛吉祥。将明清皇室的重要艺术脉络清晰呈现,以期为诸位藏家提供丰富多元的明清官窑的高端鉴藏体系。

  此盘折沿,浅弧腹,圈足,底部细沙底,露胎,微泛火石红色。器身以青花绘制纹饰,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缠枝花卉,婉转流畅,盘心主题饰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

  明代初期,自洪武伊始,实施海禁政策,但以皇室为主导的官方交流未曾间断。至于永乐,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逐渐变密切,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开始恢复,此类永乐青花大盘的制作,便是这一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标志产物,是永乐大帝的代表之作。

  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折枝形态的花卉、瑞果,有莲花、牡丹、茶花、石榴、荔枝、枇杷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上。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同类藏品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高7.7cm,口径44cm,足径28.4cm以及一件故宫博物院藏宣德青花葡萄纹大盘,口径38.1cm 足径24cm;日本茧山龙泉堂亦藏有类似一件,直径37.5cm;李知宴编著《明清彩瓷鉴定》中也收录有一件,口径37.7cm;除此圆口形制之外,永乐亦有葵口形制可作参考,以及主题纹饰为缠枝西瓜纹饰大盘以作参考。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月 P258

  此盘广口、弧腹、圈足,造型匀称精美,形态端庄稳重,沉着大气。其胎质坚致细密,以青花绘主题纹饰,又以鸡油黄釉填补纹饰的空白处。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其中左右两枝盛放争艳,中间花骨朵昂扬向上,暂且含苞待放,枝蔓上又饰以三五叶片,造型团簇完整,又疏密得当;盘内中心圆与盘边缘皆以青色线双钩,内壁绘葡萄、荷花、石榴、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绘缠枝牡丹,间以花叶装饰,节奏齐整。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盘底施白釉,釉汁厚润略呈虾青色,属正德年间典型特征,以青花书“正德年製”楷书款识。

  正德时期瓷器基本延续成化、弘治时期淡雅的风格,且多喜烧制黄地青花瓷器,同时沿用弘治典制,专以黄釉瓷器作宫廷用品。本品青花色泽浓艳典雅,深入肌理,生动灵活,颇有画意;鹅黄釉补白,上色均匀厚重,两色交相辉映,层次分明。此件果盘为典型明代青花瓷器,胎釉清新流丽,胎质细腻坚实,釉层晶莹肥厚,不失为一件制作精良、经久耐看的上等佳作。明代以后,宫廷诸类工艺品多见栀子花装饰,就瓷器一项而言,御器厂竭力运用多种方式装饰,除此黄釉青花外,尚见蓝地白花、褐釉白花等,明代皇帝对其痴爱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展览:紫禁城的记忆:“乍可助临池”---文房瓷特展,2015年11月12日-15日,编号12

  2.《紫禁城的记忆:图说清宫瓷器档案---文房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4月,编号12

  拍品呈三峰形,釉色莹润,底部施釉,青花落「大明万历年製」六字横款,器身堆塑三龙盘与山峰之上,手法娴熟,正中为青花正面龙,左右两条龙分别以红、绿彩描绘,昂首呼应,须发前披,凸显万历时期朴丽之风,底部绘江崖海水纹,白地烘托诸色纹饰,对比鲜明,绚丽浓艳,体现了皇室要求“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之艺术效果。

  拍品为万历朝青花五彩文房佳作,万历以潇洒画工和色彩浓烈闻名,色调浓丽,富有时代感。万历朝五彩小件器与嘉靖时类似,笔山、笔管、印泥盒等文房用具日益多见。清宫进贡及贮藏档案中亦提及拍品同类路,如乾隆朝《呈贡文件》记载:“八月初一日,奴才扎拉豐阿恭进:...嘉窑五彩架笔成件...”及宣统二年二月十四日立《库收瓷器账》载:“宣统二年二月十四日,总管廉和、张得安奉旨查明库内宝存---五彩明瓷笔山一件(安毓庆宫....).张宗宪见有收藏一例(《云海阁》,佳士得,1993年,页69,图28),可资参照。

  3. 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lot3051清雍正青花雁渚图八方扁瓶,

  瓶八方形,唇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于肩颈相交处添饰对称螭龙耳,从而使整个器物于沉稳中藴藏变化,庄严中富于生机。瓶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质坚致细腻,釉色肥腴莹润。足际刷铁黑色釉。整体造型俊秀,挺拔大方,古朴凝重,堪称雍正官窑仿官釉器个中翘楚,像这种八方形的抱月瓶,却是极其罕见的,体现了雍正皇帝的独特创新。

  雍正帝文化底蕴深厚,富于文人趣味,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故对官瓷颇为钟情,仿官釉成为当时一个重要品种,在其在位的十三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书于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纪事碑》中,排在第二的即是“一仿铁骨官釉,有米色、粉青二种(耿宝昌先生按:即仿哥釉)”。普通文人士大夫对文玩雅物的欣赏不免局限于自我陶醉,而皇帝个人的审美则会贯穿到官营制作的全过程。雍正对宋官古物的理解和感悟有别于常人,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为了追求此种仿古效果,御窑厂所制摹作多化裁而成,胎釉保持一致,造型依旧器而有所增减,既见仿古,又有创新。

  此梅瓶大口,丰肩,腹部主题纹饰为上下交错的三组折枝花果纹,花卉者芬芳盈枝,风姿绰约,果实者,饱满丰硕,寓意吉祥。运笔苍健,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肩部和胫部绘就细密的莲瓣蕉叶辅助纹饰铺陈出宣窑青料苍雅浑厚的观感,又与主题纹饰疏朗清雅的布局形成鲜明对比。青花发色浓艳,所饰瑞果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美轮美奂,底书“大清雍正年製”两行六字楷书款。

  明永宣青花素来闻名,后世仿效者甚众,清三代官窑多有佳作,文献中称之为“宣青”。此梅瓶即为雍正仿明永乐官窑青花梅瓶之一例,造型、纹样均以永乐同类器为祖本,技法高超,一丝不苟,且底书款,乃从雍正一朝有之。仿永宣青花梅瓶在清宫档案中有明确记载,据《清档》记:“(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青花白地仿宣窑梅瓶二件……传旨:着配做漆架座,先将各样的样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览再做。钦此”。

  此类仿永宣梅瓶,雍正时期落本朝款极为少见。上海博物馆分别藏有与拍品极为相类之雍正青花梅瓶及宣德青花梅瓶,另见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藏有同样式雍正青花三多梅瓶展出,可资参考。

  拍品形体硕大,盘口束颈,松石绿地上以各色彩绘如意连环纹,巴洛克风格缠枝莲蔓卷,繁花似锦,福寿绵长;两侧各饰一蓝料彩螭龙耳;折肩丰润,腹部微敛,近足处亦绘松石绿地柠檬黄彩如意莲花纹,与颈部遥相呼应,圈足环饰缠枝回纹,光艳夺目。足内以矾红彩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衬以松石绿釉色地。瓶身主体以九龙式环绕开光,纹饰繁缛狡杂,装饰手法与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乾隆粉彩群仙祝寿图云口瓶相类。

  瓶腹开光以粉彩一面绘“八仙过海”图。另一面绘“海屋添筹”图,画面上各路神仙各持法宝或腾云驾雾,或乘槎泛舟,或捧桃祝颂。所绘人物神情潇洒自如,形象清秀饱满,极具仙风道骨,显示出乾隆时期粉彩瓷高超的绘画技巧。

  纵览本品,此瓶应为乾隆御窑罕见神品。论其形制恢弘硕大,器身高达80余厘米,耿宝昌在其《明清瓷器鉴定》乾隆篇言:“地瓶,器型高大常见的高达100厘米以上,俗称大地瓶。其造型有撇口式或洗口式,隆时期有如此体量,且绘工如此细腻之杰作,集艺匠水准之大成,充分彰显了乾隆皇帝对艺术装饰丰富性的追寻,无比珍罕,可谓乾隆朝瓷器中的璀璨明珠,是盛世景象的写照。

  拍品盘口,直颈,溜肩,弧腹,圈足。颈部饰有七弦,故称七弦瓶,制式源于青铜器。器型刚健挺拔,简约华贵。底书【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茶叶末釉,茶叶末釉又称为厂官釉,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虽文献中所载为仿「官釉,但迄今为止,无法确认何为前朝厂官釉作品。唐英新制厂官釉是以铁为呈色剂,失透无光的高温釉。此种釉色是在青褐色釉面上散布黄色斑点或丝纹,典雅古朴,极富观赏性。如清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足见后世对乾隆御窑所制厂官釉之高度赞誉。

  此青花碗,为敞口,深腹,圈足,其造型别致,胎质细薄,釉汁莹润微泛亮青色,碗心青花双圈内绘一立龙,叱诧威武,外壁绘两条行龙,矫健凶猛,周身饰火焰,衬以壬字云。整器青花蓝中泛紫,绘工精细,是清雍正官窑仿明嘉靖青花的传统器物。此对龙纹碗保存完好,品相上佳。器底落“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书款。

  明末清初之际,嘉万御瓷深为士人所称赞,往往与历代名窑相提并论,如时人叶梦珠在《阅世编》卷七有评:“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惟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价亦颇贵。”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事录》载:“(雍正七年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奉旨:著查里边磁器内,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无,将此碗交怡亲王,著年希尧照此款式烧造些来。其花样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钦此。”雍正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宫廷之定例,乾嘉道三朝亦有烧制。

  壁瓶又名轿瓶,万历年间创烧,嗣代有烧制。御题诗瓷器是乾隆朝独创,而壁瓶亦是最早的御题诗烧制在瓷器上的样式,据《清档》录载《奏折文稿》得知:乾隆七年,唐英奉旨烧成御题诗轿瓶十二件,造型多样,并拟来年春另酌款式再制几件。《唐英督陶文档》亦记载:“乾隆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催达子来说太监高玉,交御题诗一首,传旨将此释文交与唐英烧造在轿瓶上,用其字并宝玺酌量收小,其安诗地方并花样亦酌量烧造,钦此。于本年十二月十七日,司库白世秀副总催达子,将唐英烧造得御制诗轿瓶十二件持进交太监高玉呈进。”文中表明,御制诗壁瓶的烧制最晚不过乾隆七年,由乾隆皇帝传旨督陶官唐英烧制。

  据《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八月初四日,广储司库使曹报上带来内大臣海望信帖一件,内开本年七月二十七日太监高玉交御题《蘅皋掇菁藻》五言诗一首。传旨:着寄与唐英照从前烧造过挂瓶式样将此诗写上,烧造数件送赴来京,钦此。’以上即为与拍品相同诗文同类器烧制情况。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由斗彩演化而来的创新品种,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青花绘如意云头纹、缠枝花卉,带有西洋风格装饰,中间粉彩绘《观瀑图》为主题纹饰,整体布局层次丰富,疏密得宜。色彩浓淡深浅变化雅致,底足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书青花款。底部施松石绿釉,底足有四个直钉烧留下的痕迹,后期饰梅花纹饰掩盖。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此间器物中粉彩及青花纹饰画法就带有明显的唐英风格。这件乾隆青花粉彩印盒无疑是唐英在景德镇督窑时期的作品。

  盘敞口、弧腹、下承圈足。通体以青花绘饰纹样:盘心双圈开光内,截取桃枝成双,枝干虬劲有力,其上瑞果硕结,共生九桃,桃实布局遵循传统绘画中「攒三聚五」之法,四周兼饰桃叶翻卷,其阴阳相背,皆由浓淡深浅来表示,灵动而自然;外壁通绘九组缠枝牵牛花纹,首尾相应,风姿各异,极富韵律感。

  盘心与盘外壁所饰图案皆以九为数量,「九」为阳数之极,又与「久」谐音,与代表长寿之寿桃相携,寓意隽永。整器形制规整,胎釉结合紧密,所绘纹饰笔触灵动,点涂渲染,无一荒疏草率之笔,青花浓妍苍翠,堪称一代名品。此类绘桃纹饰在清代宫廷官窑制式里面,又称“蟠桃献寿”,专为宫廷贺寿之用定制。作为宫廷制作,也有八个桃子的,多说为雍正八桃,乾隆九桃,有盘、碗和瓶子的器型。仅雍正及乾隆朝有见专为宫廷烧做的官窑作品。

  本品敞口,弧壁,大平底,短圈足。内底用斗彩绘饰三夔凤一缠枝莲,外壁则装饰四凤四莲纹。所有纹饰皆用釉下青花勾勒轮廓,凤纹和莲纹,形态各异,然后用粉彩填绘画面,异彩纷呈,使主题纹饰达到自然流畅争奇斗妍的艺术效果。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斗彩夔凤纹为雍乾时期独特而少见的一类纹饰,主要运用于两类盘,一类为口径在50厘米以上的折沿斗彩八宝夔凤纹大盘,另一类则是本品,两者画法、施彩一样,其施用的胭脂紫和明黄二彩尤为特别,为其它斗彩作品所未见,似为珐琅彩料。查阅公私收藏,此式夔凤盘多见乾隆。

  明清交际之时,家具生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盛世景象。宫廷家具是指出现在皇宫专为皇室使用的家具,与之相对立的是民间家具,两者除了使用者的不同,在使用材料,装饰工艺、装饰题材和背后传递出的精神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前者追求的是贵重华丽、皇室气派,后者则淳朴自然,充满地方特色。特别是在选材方面,这一时期的宫廷紫檀与民间花梨,相互映照,形成了“魏紫姚黄”的绮丽景象。

  此次华艺国际《物外》专辑中,收录了一批来源清晰,质量上乘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其中也不乏有重要的宫廷漆作家具,再现了明清之际家具的重要发展脉络,以期诸位同好关注!

  清代宫廷家具的使用者是以天子为首的清代贵族,不同于明式家具表现出的简约雅致,清代统治者的审美更偏向于工艺繁复、华丽尊贵、热闹丰富的家具。同时清王朝阶级划分严明、注重礼制,家具除了精致严谨表现独特性和贵重性以外,还需要具有象征意义,表现出以皇帝为主的中央集权和皇家至高无上、独领天下的气势感,这在家具的体量、装饰题材等都有体现。

  此件御制填彩漆戗金云龙捧寿纹大香几几面圆形,高束腰,壸门式彭牙,三弯腿锼如意云头,落在须弥式几座上。通体髹赭色漆,填红、绿、蓝、黑等色彩漆花纹并戗金细划纹理。几面正中雕五爪龙环团寿字,四周祥云围绕,侧面围以万字纹,束腰饰云蝠纹及万字纹,下圈莲瓣纹。彭牙至三弯腿刻双龙捧寿纹,衬以云纹。底座雕相同纹饰,足部与内部髹黑漆。清代高等级的「戗金彩漆」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均为康熙朝制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康熙皇帝个人的审美喜好,从德国学者Bernd Melchers摄于20世纪初期的旧照中可知,此件圆形大香几原本为北京潭柘寺大雄宝殿佛前所供一组五件香几中的一只,从昔日旧照中可见其上原用来摆放五供,属于标准的宫廷庙堂家具,级别高。此件香几1920年从潭柘寺流出,后一直为Trübner家族收藏,1959年至1982年间一直借展于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来源清晰,流传有序,是一件色彩明亮,工艺严谨考究,时代风格典型的康熙时期庙堂家具代表。戗金彩漆属于古代髹漆工艺范畴,是「戗金」和「彩漆」两种工艺同时施于一器之上。「戗金」工艺在战汉时期即已采用,宋代漆器中大量使用,如1978年江苏武进墓出土的南宋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填朱漆斑纹地戗金柳塘纹柳塘图长方盒等,技艺之娴熟,刻画之精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是宋代戗金漆器的代表作。

  清代最早的「戗金彩漆」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品是康熙朝开始制作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大清康熙年制」戗金彩漆龙纹盘、「大清康熙年制」戗金云龙纹几,有方形、双圆形、梅花形、海棠形。虽都装饰云龙纹,但在造型和尺寸上皆有变化,很可能是与当时的使用空间及使用场合有关,这些漆器家具是康熙朝皇宫中非常重要的陈设器。

  此件朱漆戗金彩漆捧寿云龙纹大香几,尺寸上比清宫旧藏的康熙款戗金彩漆云龙纹几要略高一些,不属于一般程式化的家具。而家具的高矮在当时,一定与其所陈设的宫殿或庙宇的空间相关。据一张拍摄于1916-1919年潭柘寺大雄宝殿的照片可知,此香几在20世纪初期仍应陈设于此殿的主贡案前。其第一任藏家于1920年代在北京购藏,应直接出自北京潭柘寺。之后常年借展于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与其同出潭柘寺大雄宝殿的同组清康熙填彩漆戗金捧寿龙纹香几于2018年香港佳士得释出,成交价港币5,620,000。从龙纹、火焰等对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龙凤纹盖罐及北京保利2020年拍卖会中的清康熙青花龙纹莱菔瓶(成交价为2340.25万元),皆极为类似,相信是康熙中晚期期的成熟纹饰规制。

  而从此件香几的龙纹来看,其的确与康熙朝龙纹非常接近,特别是头部的眼睛、龙吻的轮廓以及龙的躯体、爪的刻画。从「几」本身的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将其断定为康熙中晚期的家具。

  图10: 清康熙青花龙纹莱菔瓶(北京保利2020年拍卖会成交价2340.25万元,胡惠春、张宗宪旧藏、十面灵璧山居旧藏)

  此为一封书式方角柜,中有闩杆,腿足垂直,洼膛肚牙,足脚包铜。柜内髹朱漆,以隔板将内部空间一分为二。柜外黑漆为地,镶嵌寿山石、琉璃、金银片、砗磲、薄螺钿和螺钿砂屑,并兼以描金。柜体两侧分别有圆形和方形开光,开光内饰山石花卉纹。两扇柜门极富装饰性,金彩勾线,撒螺钿砂屑为山石平地,在这层层叠叠之上以薄螺钿镶嵌并以金彩描画出奇异花木。由砗磲、寿山石、琉璃精雕细琢而成的仕女、高士、孩童穿梭其间,使五彩斑斓的画面产生了一种奇幻效果。柜体边框以锦纹和开光的形式分割成多个空间,每个开光内均有一组孩童嬉戏玩耍,情趣各异。每组纹皆为配色巧妙的几何纹饰,以薄螺钿和金银片为之,此种技法的难度之高、花费之巨令人难以想象,在清初时为宫廷和文人仕绅所青睐。清中期以后,随着国运衰退,此种工艺已经难得一见。值得一提的是,本品的锦纹极具特色,现有清宫旧藏“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康熙十二年)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花鸟图架格的锦纹装饰可资比较,为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本件黑漆嵌百宝方角柜以其丰富的材料装饰,绚丽的色彩搭配,给人以珠光宝气富丽堂皇之感,勾勒出一幅清初盛世下多子多福的吉祥景象。本品曾出现于1993年伦敦佳士得拍卖,当时的专家把此种描金与螺钿、金银片、百宝嵌相结合的技法描述为“受日本莳绘风格影响”。传世实物中有清宫旧藏的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翘头亮格柜可与此种观点互为印证。明代隆庆年间黄成所著《髹饰录》一书中,“斑斓”类下有各种与螺钿相结合的做法。王世襄先生在《髹饰录解说》一书中有注解:“描金加钿”即一件漆器同时采用描金和嵌螺钿两种做法;“螺钿加金银片”即一件漆器同时镶嵌螺钿和金银片;“百宝嵌”即镶嵌各种珍宝材料的做法。明代漆工杨明注曰:“有隐起者,有平顶者”,意为镶嵌所成的物像,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隐起如浮雕,另一种没有起伏,与胎地齐平。诚如古人所言,上述多种髹饰方法均在本件作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图2: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款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花鸟图架格细节(故宫博物院藏)

  圈椅模仿竹材,皆雕成竹节制式。上中部位雕竹纹,上部如意形开光,中部方形委角开光。扶手之下,前后腿都有托角牙子,外形宛似细竹竿。其上端并不紧贴前后腿而离有空隙。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椅盘为标准格角攒边,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下有两根穿带支承。卷口用三根紧贴腿和椅盘的直材造成,直材上安竹节形霸王枨。霸王枨上端托着椅盘的穿带,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像一臂擎物似的可把椅面承受的重量产生分力,更均衡地传递到腿足上来。脚踏及左右两面管脚帐下各安一素牙子。制“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节节高升。此椅选材精美,做工细致,独具匠心。

  明、清之际的家具工匠,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优秀木工传统,并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把家具的装饰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传世实物是最好的见证。概括说来,明及清前期的家具装饰有以下特点:造型很美,简练的线脚,简单到使人不觉得是装饰,但却又有重要的装饰意义。

  屏风,是古时建筑内部蔽风所用,又叫屏门或屏障,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物原》载“禹作屏”之说到现在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其功用,首先体现在中国传统空间的风格和含蓄美学的营造上。屏风隔离空间若隐若现,是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独特韵味,而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精华。屏风作为中国居室文化中独特的一景,犹如假山之于园林,既是景观的点缀,又有屏障的作用,能使有限的空间不致一览无余,获得藏而不露,小中有变,乃至移步换景之妙。

  屏风不仅仅作为一种家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古人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专门陈设于皇帝宝座后面,称为“斧钺”,显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府邸”中的“邸”字,指的就是屏风,在古人生活中,大型屏风俨然成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标准。

  这件围屏前后两面的雕工都非同一般的精美,无疑足以使人从两面均可观赏。可能其作用便是独立于一间大厅堂中,作为分隔空间之用。每扇围屏以榫卯相联而不用金属合页。绦环板内饰有精工细雕的螭龙纹。围屏中央的屏心留白,当为装饰可随时替换的中国书画,一如现代的漆屏风。围屏的画心,很可能在一侧饰有人物山水,另一侧则可装饰书法。整屏型制巨大,用料皆选取优质黄花梨,制作不惜工料,木纹繁华瑰丽,色泽沈稳富贵,宫廷贵胄不能为之。围屏保存不易,多有破损或遗失,成套传世且保存完好者屈指可数。而此屏几经辗转,仍旧如此品相佳美,堪称奇迹。在北京紫禁城的皇宫中,饰有各种装饰的围屏,或镶嵌着书画,或镶嵌着缂丝山水或各种纸张,常常用来作为可移动的矮墙,以为间隔大厅之用。

  此件黄花梨官帽椅,色泽红润,纹理美观,器身光素,尽显黄花梨制明式家具的简约气韵。搭脑两端后仰,弧线优美,线条圆润。靠背板C形,与后仰的两腿形成视觉对比差。扶手三弯,使得整器呈现一种流畅的曲线美。鹅脖后缩,乘坐时更为宽阔舒适,另安角牙。座面软屉,边抹光素,可见明榫。座下四面安刀牙板,沿边起细致的阳线。四足外圆里方,腿间施两侧高、中间低的管脚枨,正面脚踏枨底缘修一道窄平线,其下又安刀牙条。整器结构严谨,线条舒展自如。

  参阅:嘉木堂25周年纪念图录《选中之选-明式家具集珍》香港,2011年,页100-103。

  此翘头案精选黄花梨料,材质细密,纹理瑰美和谐,色泽黄润澄净。以独板为面,冰盘沿端正方实,只下方微微内收,这样既增层次之变化,又不失其端庄效果。案面两头装抹头,封堵案面端茬,其上装小翘头,弯如鸟喙。扁方腿足,用料亦奢,看面微素混,带委角。牙板阔绰,比常见牙板厚,直牙条,平铲地,沿边起阳线,牙头处锼镂为卷云纹,波折连连,云头卷如鸟喙,圆转如意,且与翘头遥相呼应。两侧卷云纹相合即为倒垂如意云纹。腿足间设梯子枨,亦作委角长方形截面。此件翘头案比例适宜,样式端庄经典,用料粗硕厚重,工艺细致考究,卷云纹点缀恰到好处, 充分展现出了“雅而尚礼、文不失秀”的审美境界,置于家中古韵雅致自生。

  本件香几以黄花梨木制成,通体光素。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黄花梨面心,有束腰,四足接牙条沿边起线,造型简约,挺拔有力。造型古朴,线条素净有力,整体比例协调。束腰与沿边起线的素面直牙条与修长的腿足结合,下展至底部。本品造型高挑清雅,做工考究,架构稳重,简洁光素,品相完好,线条秀美,动静相宜,是明式家具的杰出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录香几用途包括陈设奇石、盆栽、花瓶或香炉。明代书籍版画插图中也见香几被置于户外祭祀使用。

  本品造型高挑清雅,做工考究,架构稳重,简洁光素,品相完好,线条秀美,动静相宜,是明式家具的杰出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方桌黄花梨制,原皮壳,为经典的裹腿直枨结体,造型简练,饱满圆润。桌面攒框装心,外转角圆浑,临近大边、抹头木纹两两相近,应是一料对剖而成。边框素混面。桌面下设垛边一周,比边框稍薄,亦做成素混面,两者形成双劈料效果。圆腿足,直落于地,其上部装裹腿直枨,即所谓的“圆包圆”。横枨与垛边之间设两道矮老,和腿足一起在各面围合成三个空档,其内镶装绦环板,上设椭圆形鱼门洞开光,开光较常见者空阔,并沿边起线,更觉圆润。圆包圆结构是明式家具中甚为经典的制式,以之制作的家具见有方桌、条桌、几、凳、椅等,应用非常广泛,实际是源自对竹或藤制家具造型的模仿,无疑是甚为成功的一种设计。